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死亡医生

死亡医生  你们不了解杰克 你不知道的杰克

33人已评分
还可以
6.0

主演:阿尔·帕西诺布伦达·瓦卡罗约翰·古德曼苏珊·萨兰登丹尼·赫斯顿朗迪·里德科特·史密斯安娜·里德

类型:剧情传记导演:巴瑞·莱文森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0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074482热度:657 ℃ 时间:2024-08-14 13:25:03

简介:详情  头发花白的杰克·科沃基恩(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是美国密西根州一名备受争议的医生,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亲眼见过无数人为病痛所折磨,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杰克坚信医生的职责不仅是要尽最大努力医治病患...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头发花白的杰克·科沃基恩(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是美国密西根州一名备受争议的医生,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亲眼见过无数人为病痛所折磨,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杰克坚信医生的职责不仅是要尽最大努力医治病患,更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他们对死的渴望。因此,杰克尝试帮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病人施行安乐死。但是他的做法遭到了普罗大众的一致反对,人们斥责他剥夺病患的生命,更送他“死亡医生”的绰号。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姐姐玛格(Brenda Vaccaro 饰)和少数几个朋友默默支持着杰克的工作  面对巨大的压力,杰克从未表现出退缩,他深知病患的痛苦,因此为了帮助他们解脱即时身陷囹圄也在所不惜……
  • 头像
    西风独自凉
    《野鹅敢死队》(1978)的结尾令不少观众流下了滚烫的热泪:上校为避免战友活生生地被敌人剁为肉酱,含泪将其射杀。在战争这样的非常时期,做出这种无奈的选择,人们尚可理解,倘若是和平时期呢?因疾病等原因必须依靠外界协助才能自杀(安乐死),在中外(尤其是信仰救赎的基督教的西方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极富争议的话题,人们夹在生不如死的至爱亲朋和宗教、文化、伦理、情感、法律的规条中无所适从。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指让患者无痛苦地去世。1516年,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里为安乐死辩护:如果病人受到痛苦的、无法治愈的疾病的折磨,病人就可以选择死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1993年2月,荷兰通过了一项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安乐死立法的国家。1995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2002年4月,比利时议会通过安乐死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以法律形式准许实行安乐死的国家。

    根据西班牙人雷蒙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深海长眠》(2004),从头至尾都在探讨死亡,给人的感觉却是爱、同情和温暖。影片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发问: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的尊严若不是通过个体生命尊重彼此独立、自由的意志,怎么可能实现?

    雷蒙1967年因一次海边跳水意外导致自颈以下全身瘫痪。如果不曾周游世界和如此热爱大海,雷蒙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地热切要求获得死亡的权利:1993年,50岁的雷蒙要求政府准许由别人协助他实施安乐死,同时上诉到欧洲人权法庭,最终未能如愿。想想巴西的海滩,想想曾经与自己一起坐黄包车的越南姑娘,那些激烈的运动,足球------想想吧,一个昔日那么活跃的生命瘫痪在床,日复一日地度过30年4个月零几天,是什么滋味?天啦,这种痛苦拉长到几十年,和地狱有何区别?雷蒙的自传就叫《地狱来信》。能不能快一点,让我的生命回到终点、回归大海、回归宁静?

    瘫痪的主教认为:“可以遏止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

    雷蒙针锋相对:“可以遏止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

    一个英国诗人曾经问道:“假如生活是一场糟糕的电影,何苦还要等到结束?”当生命成为酷刑或累赘,当爱成为惩罚,我认为,无论是以法律还是上帝的名义,都不应强求雷蒙在非人的痛苦中度过余生。1998年1月雷蒙经他人协助服毒自杀,西班牙警方以涉嫌协助自杀拘捕了雷蒙22岁的女友,大约3千名雷蒙的老乡集体自首,声称自己才是协助雷蒙自杀的“真凶”,迫使警方对此事的调查不了了之。

    《深海长眠》以无比的坦率和对生命意义的透彻领悟,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的诸多电影大奖。影片最动人的地方就是通过日常的生活镜头来展现生命的可贵,以及不同的人物如何理解生命的尊严,他们的冲突与饱含泪水的谅解。影片不想对任何人指手画脚,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如此不同,只是让观众体会生命的庄严与美好,启发你对生命意义本真的探询。

    如果饱受痛苦煎熬的患者已病入膏肓,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又该如何是好?1986年6月,陕西人王明成为身患肝癌晚期绝症的母亲申请并执行了安乐死,这起中国首例“安乐死”事件轰动全国,关于安乐死的大论战席卷整个社会。邓颖超1988年1月22日致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认为安乐死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我在几年前已经留下遗嘱,当我的生命要结束,用不着人工和药物延长寿命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抢救的办法。”1989年10月16日又表示:“当我生命快要结束时,千万不要用药物来抢救,那是浪费人力物力的事,请组织批准,给予安乐死。”她的坦率和达观获得中共高层的充分肯定。

    陕西汉中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王明成和主治医生蒲连升提起公诉,1991年4月法院宣布二人无罪释放。蒲连升的美国同行杰克•科沃基恩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自1990年协助54岁的珍妮特自杀,病理学家杰克共帮助130位患者“摆脱痛苦”,性格张扬、无所畏惧的他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先后5次出庭受审。1998年11月,杰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的《60分钟》节目里展示自己协助患者自杀的全过程,彻底惹恼了司法当局,被判二级谋杀罪入狱8年半,2007年方才获释。

    2010年4月14日,82岁高龄的杰克•科沃基恩在纽约出席了以他为主角的影片《死亡医生》的首映礼。老影帝帕西诺将杰克倔犟、骄傲和舍生取义的品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作为安乐死的倡导者和人权战士,杰克不惜以身试法,屡屡挑战社会容忍的红线。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帮助那些痛不欲生的人们脱离苦海,与“谋杀”风马牛不相及。

    当患者提出安乐死的要求时,杰克总是先做一番细致的了解,并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如果患者是因为抑郁症要求离开这个世界,杰克会加以拒绝。对于那些延续生命无异于承受酷刑、生不如死的患者来说,杰克不是“死亡医生”,而是天使:有了这位天使的协助,他们才有可能在亲人的陪伴下,体面、无痛苦地离开这个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的世界。

    “这个世界对安乐死和协助自杀的态度非常伪善。”杰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未后悔帮病人行使死亡权利,即使坐牢也不改初衷。

    人类的所有活动最终都必然指向一个目标:生的尊严,死的尊严。(新民周刊)



     

  • 头像
    “人们从来不知道不疼的时候有多好”我一直记得空难少年王嘉鹏在自传中写过的话。我从来没写过一篇长的评论,但这个电影我很有感触,所以想说出自己的体会。

      我虽然没有什么重病,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我理解疼痛是多么的令人难以忍受。

      我痛经,很严重的那种,每月都会有一整天歇斯底里的疼痛,会拉肚子,会晕,会吐。无论是上学,还是曾经高考的冲刺阶段,这一天一定是请假躺在床上整整一天。虽然每月只是一天是这样,但不是亲身体会过的人,不知道这10到20个小时是怎样忍受度过的。腹部痉挛刺痛发汗呕吐头晕,半夜2点不得不吃止痛药才能入睡。但这只是每月一天。

      看了这个电影,我无法想象,假设让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样度过余生的日子……但同时又有一些所谓的维护法律的人维护他们所谓的“尊重生命”的信条的人,阻止我结束这日复一日的痛苦,仅仅让我“活着”,到最后我承担不起医药费得那一天,再拔掉我的氧气管或注射管,要么活活憋死要么活活饿死= =我只会觉得,太不人道了,为什么我一定要被迫这样痛苦无法得到救赎,为什么同样是死,我没有权利选择一种安逸而有尊严的死法。

      我只是换为思考一下。所以我能理解。

      但是,安乐死和自杀的界限仿佛有点暧昧不清,我并不是支持所有不想活的人都可以去申请安乐死,我只是小小的希望有一天,能通过一些特定的程序测试评估检验之类的方式,去判定一个人,是否已经无可挽回生命,是否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痛苦折磨,是否得到家人的理解,是否有足够的理由等。无论怎么样,人如果被逼到那份上,应该有这样一个选择死法的权力。

      正如影片中的一个特例一样,那个有重度抑郁症自焚的年轻人,是不允许给他实行安乐死的,而首先是治愈他的抑郁症。

      希望有一天,法律能更人道更完善,而不仅仅是“法律”!

      人终有一死,我希望我的那一天我能够选择(= =我妈要看到我这么说肯定要骂我说话不吉利,“呸呸呸”,再吐掉=3=)
  • 头像
    Stranger!


    - He's out of time.
    - Yes.
    - You invited yourself here to make a final stand.
    Our nation tolerates difference of opinions, because we have a civilized and non-violent way of resolving our conflicts. We have the means and methods to protest laws with which we disagree.
    You can criticize the law, Lecture by the law, Speak to the media or petition voters, but you must always stay within the limits provided by the law.
    You may not break the law, or take the law into your own hands.
    No one's unmindful of the controversy and emotion that exists over end-of-life issues and pain control.
    I assume the debate will continue in a calm and reasoned forum long after this trial.
    And your activities have faded from the public memory.
    But this trial was not about that controversy. This trial was about you, sir.
    You've ignored and challenged the legislature and Supreme Court.
    Moreover, you're defied your own medical profession.
    This trail was about lawlessness, about you disregard for a society that exists and flourishes, because of the strength of our legal system.
    No one is above the law.
    You had the audacity to go on national television, show the world what you did, and dare the legal system to stop you.
    You publicly and repeatedly announced your intentions to disregard the laws of Michigan.
    Because of this, I am imposing the maximum sentence of 10 to 25 years.
    You may now, sir, consider yourself stopped.


  • 头像
    思考的猫
            在我心中,阿尔帕西诺是神一样的演员,而同时,在看了最近几年他的一系列影片后,我又要无奈的感叹“看神变老”的尴尬。不得不说,最近几年,阿帕参演的影片不是平平,就是近乎烂片(看看我对阿帕如何热爱,都不忍直接说烂)。但是在今年,在HBO,在电视电影中,他难得的选中了《你不知道的杰克》这样一部,无论从他的演技积淀,还是人生阅历积淀来说,参演这样一部关于生与死的片子都实在太合适了。HBO的作品品质向来往电影标准靠拢,感谢HBO,感谢阿帕择片靠谱,我们终于又看到了他自如的展示演技,并摘下了2010年艾美奖的“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这样的时刻,真的几年不见了。

            涉及“安乐死”题材的电影,相关佳作已经不少,比如曾经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班牙电影《深海长眠》,也有淡淡的掠过这一素材的《百万美元宝贝》,事实上,我们谈起“死”更多是讨论“生”,如何看待“死”,也往往是由一个人如何看待“生”决定的。支持安乐死的人,常说的理由就是“人应该有选择有尊严的死去的权利”,过去的更多作品,往往是从“寻死者”的角度,表现他们的感受,而《你不知道的杰克》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一个安乐死执行者的角度表现安乐死的方方面面。这个角度比起“寻死者”角度来说,优势在于它可以兼顾双向的情感表现,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安乐死执行医生对它的看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过这个医生的视角,同时也可以看到“寻死者”的感受,而且因为医生涉及的病人更广泛和多样,也就让他的角度表现的这些希望了结此生的病人情感表现更加多样和具有冲击力。

            观看《你不知道的杰克》时,我同时想起了另一部英国电影《维拉•德雷克》。在那部电影中,老妇维拉•德雷克在做清洁工之余,还从事帮助一些未婚先孕的女子堕胎,这在当时是非法的行径,终于有一天事情败露,而她也站上了法庭的审判席。之所以想起这部影片,是因为杰克与维拉,一个帮助他人安乐死,一个帮助女人堕胎,看上去貌似不相关,但是实际上,他们又具有相通性,他们都是在帮助一些丧失了选择权的人们,让他们具有选择的权力。我们总是乐于分享那些与病魔做斗争的故事,但是在传播这些故事的同时,更多的似乎是在传播一种精神,而非对病人苦痛的真正关怀,仿佛,对他们的苦痛的描述,只是为了后来那种医学奇迹的铺垫。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伪人文关怀,它先入为主的要树立一块“奋斗不息”的丰碑,而非真正关心人本身,仿佛这种精神就是要给病重的人们一个“要坚强面对”的枷锁。杰克在协助病人执行安乐死前,都会对他们录像,让他们或者亲人表达自己的痛苦和选择,这本身就是令人感动的举动,终于,人的苦痛被放在中心位置,你会感到,痛不欲生同忍痛求生相比并没有高下之分,他都是个人的选择,个人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或是继续延续的方式。作为那些绝症患者,他们最大的痛苦在于,他们病重的身体已经不听自己的使唤,“自杀”本身已经成了自己无从选择的一个方式,而无论家人还是医生出于感情或是道义,都很难做出放他们死去的选择,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被剥夺了选择权的不幸的病人。与病重之人类似的,维拉面对的是一些怀孕的女人,她们看似可以自由行动,但是由于法律禁止堕胎,由于安全的堕胎又有技术门槛,所以她们实际上也是被剥夺了选择权的女人,他们同样被社会给予了一个要“坚强面对”的枷锁,被迫去承担本未准备好的责任。

            无论身体机能,还是社会环境,都让一批人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杰克与维拉的可贵也是争议之处就在于试图以个人的努力去纠正这样的不平衡。维拉走上帮助年轻的女人们堕胎的道路更多出于一个老妇自然的感情轨迹,希望帮助这些可怜的女孩。而杰克与之相比,有着更大的雄心,在医院就职时,就秉承这安乐死合法化的理念,在退休后,没有了体制内的束缚,他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了争取安乐死合法化的道路,甚至亲自实践。由于法律的约束,杰克和支持者不得不选择一种钻空子的方式,设计专门的设备,让虚弱的病人可以亲自启动为自己注入试剂。而这一举措却也无意中更强化了安乐死的价值,从整部影片,我们看到那些病人从有意愿,到与杰克沟通,直到最后的执行,无一不是自己的选择,杰克正是那个给他们搭建了实现自己愿望平台的人。在安乐死上,我从理念上一直持赞同立场,但是技术层面上也有如何正确理解和传达病人正确意图的担忧,而从本片中,杰克表现出了其良好的医德,我们看到有几个案例,他在与对方沟通后,拒绝了病人的安乐死建议,指出了他们只是情绪上的沮丧。杰克对病人的判断也将“医德”问题引出了更立体的思考,在医学领域,无论“希波拉底誓言”还是“南丁格尔誓言”,都表现出了以病人利益至上的立场,但是在后来却被很多人在批驳安乐死时,单一强化出医生应该为病人“求生”。但是,在一个病人希望以最小痛苦结束自己生命时,痛苦的活着难道还是病人的利益所在?所以,为了真正维护病人的利益,需要的恐怕不是条件反射似的反对寻死的病人,而是真正去与病人交心,体察他真正的诉求,而杰克的做法正是一种医德的表现,他尽管有着让“安乐死”合法的目标,却没有因此丧失理智,冷静的与每一个病人沟通,去了解病人真正的利益。

            有时候,我们过于将“生”与“死”对立起来,是的,“死”代表着从物质世界的消逝,它令人感到恐惧,但是它又是每个人必达的生命彼岸。所以,“死”也是“生”的延伸,那些希望安乐死的人们,其实也是一种求生,他们求的是有个自己选择的“生”的终点,和“死”的开端,对于他们的选择,我们难道不该给予更多的尊重吗?阿尔帕西诺在这部影片中,表现了一个有些驼背的老态的医生的挺拔立场,他关怀每一个个体,同时又显得偏执,甚至到了最后只身直接去向体制挑衅。同样的老牌影星苏珊•萨兰登在片中也献上了精彩的表演,作为杰克的支持者,当她也终于发现自己身患绝症时,也选择了安乐死,选择了让最好的朋友送自己生的世界最后的一程,这份选择和信任令人深深感动。从维拉•德雷克到杰克•科沃基恩,他们在争议中为个体带去了选择的权利,争议伴随他们一生,法律也给予他们制裁,但是,无论他人怎样看,他们激起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本身就在推动着更多人思考这些禁忌的话题,这也是他们启蒙的价值,这也为今后的改变积蓄着令人充满信心的力量。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ce20134c88c289f7d62afcd0.html
  • 头像
    不幸浅爱
    与《深海长眠》、《爱你长久》和《野蛮人入侵》不同,本片更直接——人是否有“死亡权利”?没有遮遮掩掩,本片在一部部曲折的前作之后,终于直给了。
    似乎有必要澄清几个点:
    Jack kevorkian医生作为所谓的“斗士”是有自己的原因的,片中Susan Sarandon的角色在临终前两人惜别的时候,医生说出了心底的隐秘。此处的笔法是非常典范的好莱坞式,人的情感真相是支撑他行动必须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又是令人无法拒绝的(未免剧透就点到即止)——观众和舆论都需要,甚至本人。若非根据kevorkian医生传记改编,还着实戏剧化。
    另外,关于本片网上流行着的一些只言片语的介绍是有偏差的。kevorkian医生所以在古稀高龄入狱8年并非因其此前协助130多名病人自杀,而是因他刻意挑战了美国法律。在最终使其获刑的案例中,kevorkian医生是亲手先给病人注射完安眠药待病人失去知觉后再直接注射致死药物,因而这个行为被定性为“安乐死”;而此前是医生利用装置由病人本人自己完成注射药物或释放毒气,因而那些案例被定性为“自杀”。区别在于法律本身,而情与法的界限被主审女法官最后陈辞点明。
    得说,kevorkian医生是激进的立法推动者,而本片的高明却不在于描写一个“斗士”,而在于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先行者的孤独——名利在死亡面前毫不值钱,他是个真正的医生,他了解生命所以着迷于死亡。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