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自杀现场直播

自杀现场直播  霹雳来唬秀(台) / Peepli Live

101人已评分
还可以
5.0

主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拉格胡维尔·亚达夫莎利尼·瓦察法如克·贾法尔马莱卡·谢诺伊维沙尔·夏尔马纳瓦祖丁·席迪圭悉他拉姆·潘卡尔纳萨鲁丁·沙阿米尔·巴希尔

类型:剧情喜剧导演:阿努沙·里兹维马哈茂德·法鲁基 状态:正片 年份:2010 地区:印度 语言:其它 豆瓣ID:4313160热度:113 ℃ 时间:2024-08-15 13:50:36

简介:详情  生活对于纳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 Omkar Das Manikpuri 饰)和布迪亚(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Raghuvir Yadav 饰)两兄弟来说并不乐观,由于债务吃紧,他们所拥有的唯一一块土地即将被政府...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生活对于纳塔(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 Omkar Das Manikpuri 饰)和布迪亚(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Raghuvir Yadav 饰)两兄弟来说并不乐观,由于债务吃紧,他们所拥有的唯一一块土地即将被政府收走。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一个糟糕的建议却给了两兄弟灵感。原来,在当地,自杀者的亲属会得到价值不菲的经济支持,这样巨大的诱惑是继续赚钱的两兄弟无法抗拒的  在一番波折之后,纳塔决定去死。一次偶然中,一名记者得知了两兄弟的计划,之后,他的一篇新闻报道在民间和政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纳塔即将自杀的消息人尽皆知。大批的各路人士开始聚集到了纳塔的身边,他们的心中都打着各自的算盘,企图趁此机会大捞一笔。
  • 头像
    宋大刀
           阿米尔汗是当代最伟大的电影人
        当年包产到户的时候,大家都是很支持的,什么能提升积极性啦,增产增收啦,精耕细作啦,等等等等之类的话,好像就这就是灵丹妙药一样,现在来看看,什么都很明了了,这就是天下最大的谎言。
        很明显,包产到户就是小农经济,就是变相的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毫无先进性可言,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要土地一块一块分到了农民手中,那么它已经不属于农民了,除了土地,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资本家和地主的手里,农民想要重地自力更生,可能么?看看现在广大农村,有几块地还在农民手里?资本家们有一万种方法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抢过来,比如电影里说的,靠美国种子,靠美国化肥,然后就靠天下雨,然后还不了贷款,然后土地被拍卖。其实这种方法也没啥新意,当年满清时候,国门洞开,小农经济的中国,瞬间被资本主义经济冲垮的种种还历历在目呢。
        广大农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软弱的,都是可欺的,比如活不下去了,怎么办,是不是该反抗了?按道理说是啊,但是政府给你指了条明路啊:自杀呗。自杀给补助啊,我们奖励自杀,自杀了你们就能保住土地啦!自杀给一万块啊,你活着没有尊严,死了就有了啊,所以快去死吧。接着人民先锋报告诉人民,政府鼓励自杀,地主们就笑着跟农民说,去自杀吧,自杀式一条路,哈哈哈哈哈哈。软弱的农民们,听到这个,都觉着是条路,看来路还没走尽,还能用生命来“保住”自己的地,既然我们的路还没走绝,那还是一如往常,大家松松散散,甚至哥哥还给弟弟上个套,叫他去死,自己应该还能苟活几天呢,反正路还没走绝,赖活着呗。
        但是事有不巧啊,本来这个纳塔就要死了,哥哥的10000块就要来了,偏生这个时候又叫人民先锋报一个记者看见了,觉得挺有趣,顺便报道了一下,这一来,各方势力都觉得这个是个好素材,搞得好肯定能弄来不少选票,就像一个电视台说的,最不济,我们也能收视率大升。村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到处都是采访,到处都是电视台。选举大热门人物总部长阁下叫下属去给他纳塔点补助,竟然发现什么针对纳塔这样人的补助政策都没有,原来纳塔不是无家可归者,不是衣不蔽体者,不是失业者,不是饥荒者,以上的补助政策都轮不到他,其他的什么全村奔小康政策,进口,促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就更不关纳塔什么事了,看来纳塔在政府(不论是本届政府,还是下届总部长或是农业部长的政府)看来应该是幸福者吧,或许选举期间总部长们看着不是?那到他当上总理看着肯定是了,呵呵~什么叫讽刺,这就是讽刺。
        统治者们的闹剧一幕接着一幕,穷人救星巴布拉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的来给了纳塔一个电视,说纳塔是反抗特权的英雄,然后说纳塔一定会死的,然后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了的走了,一个电视台借村民的口说纳塔的自杀会使这里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老谋深算的政客懂得要最高法院的授权才采取行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是不是感到很熟悉,是不是觉着这不单是印度,也很像是中国?地主对纳塔他哥说,媒体迟早会走的,接下来你面对的会是谁?和你打交道的还是谁?是我。纳塔不死,你就死定了。回头对媒体又是一脸的道貌岸然,呵呵~什么叫谎言,这就是谎言。
        一转头,反特权的巴布拉又和特权的总部长站到了一起,不让纳塔死;又一转头,农业部长说总部长违法,纳塔还的死。纳塔的儿子都来问纳塔,你什么时候死啊,大爷说了,你死了我就能当承包商了,当警察了。纳塔去田里大便,然后不见了,一大群人就追着找,后面政客们又开始打嘴仗(最有趣的是共产党什么都声讨,哈哈),农业部长在家开会说他要发个纳塔卡,要补助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和想要自杀的人,下属说我们没有这么多资金,他说,我们只管发出通告,怎么做是联邦政府的事,做也是他们的事,不做也是他们的事,让乐曲开始吧。什么叫民主,这就是民主;什么叫选举,这就是选举;什么叫法制,这就是法制。
        一个一直做苦力挖坑的老人死在自己挖的坑里,没有人关注他,什么叫悲惨,这就是悲惨……
        一声巨响过去之后,纳塔“死了”,纳塔的“意外死亡”让纳塔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但是选战还在继续,纳塔和纳塔这样的农民的生活还在继续。原来纳塔卡需要有贫困卡证明,纳塔家里没有贫困卡,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人再管他们了……后来纳塔在城市里出现了,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农民工。
        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
        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谁偏袒
        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
        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
        这样的民主这样的法治这样的选举在印度或者中国这种国家还要有多久?
        农民还会软弱多久呢?谎言还会持续多久呢?悲惨还要发生多久呢?
        当电影里唱“通货膨胀这个巫婆榨干我们的血汗”的农民们醒悟过来究竟是谁带来的通货膨胀,就不会很久了。
        希望阿米尔汗的影响越来越大!
  • 头像
    rhyme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情境是,我们“目睹”越来越多的死亡,同时又越来越无法“投入”其中。尤其当这死亡发生在陌生人中,藉由媒体告诉我们——由此,“某某人之死”成为了一个并不新鲜却在一段时间内过度活跃的事件性名词——我们越多地知道他的死,我们离开那死的真实感就越发遥远。仿佛有一只习惯性的大手,把我们连推搡带勾引地拉离开这“他人之死”,把我们合理地转化为对这死亡的漠然而客观的见证,甚至,在我们准备成为一名不合情理的看客之前,已经被编剧成了屏幕前的观众和有权或无权投票的“选民”。“他人之死”,成全了有幸或有意继续生活的人们的正当公民身份。

    2010年的印度电影Peepli Live(《自杀现场直播》)将这一情境推向了极致。这个可以概述为“一个想死的农民”的故事,与其说是剧情片、喜剧片,不如说是戏剧化了的纪录片。虽然事情发生在一个莫须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带着滑稽和低贱色彩的印度乡下Peepli(类似中文的“皮村”),但从农民、农民的老婆和邻居、地方记者、地方领袖、地方领袖的打手、政党领袖、政府部长、部长的助理,直到国家电视台美女记者和她的竞争对手,没有一个人物不是他们所处环境的典型,而这一揽子的典型人物,在一起不是排演,而是推演出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遭受围观的印度农民的自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农民自杀,就像中国人的自焚一样,已经是印度日常的一部分,只不过在频率上更高一点——每天一个。

    影片的开头,在乡间摇晃着前进的公交车内,弟弟Natha问哥哥Budhia:“如果我们没了土地怎么办?”在哥哥模棱两可的不动声色下,Natha旋即因为晕车而往车外呕吐,在路面上留下了一串白色液体。这时,欢快的歌声响起:“七彩之河流淌在这片土地,每个拐弯处都是染色的伎俩,每个细节都是一个谜,看上去浅,其实很深;印度,你看,是个聪明的混杂体;巨大的心灵,干瘪的口袋;谁知道我们要去哪里,轮子照样转,往前进;没有食物没有水,找个理由活下去;古怪的眼神,模糊的梦,眼泪也是咸的,我的朋友,要是掉下来就尝一滴⋯⋯”

    失败者Natha和Budhia回到家。在得知银行因为他们无法还贷而要把土地拍卖后,Natha的老婆愤怒地把这两个没用的男人赶出了家门。于是哥俩决定去找当地的领袖Bhai Thakur帮忙。即便在这个时候,心智幼稚的Natha还在田埂上唱着情歌,结果滑倒在了牛粪上。可是Bhai Thakur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选举,更确切地说是贿选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根本不搭理他们,更何况他们一开始就去问政府贷款,怎么现在倒想到他了呢?

    Budhia以为自己或许可以在选举上为Bhai Thakur“做些什么”来换到他的资助,换来的却是阵阵讥笑。一个较为恶劣的家伙“开玩笑似”地给了他们一条建议:南印度的政府出来一条新政策,因为负债而自杀的农民可以得到10万卢比(约15000元人民币)补偿金。现在,全印度的农民都在自杀呢!“活着就像一条过时的喇叭裤,而自杀,就是条时髦的牛仔裤!”“政府也喜欢公平地给予和索取。至少你可以给出一样东西——你的命!”

    这种无稽之谈,当然谁都不会理会。兄弟俩怏怏地往回走。路上他们碰到一群在树下聊天的村民。有的人说,政府应该干脆拿走我们的土地,给我们一笔钱退休算了!种地有什么好呢?美国种子,美国化肥,都要花钱买,最后还要祈求老天下雨。还不如到城里去!Budhia说:“难道先在村里被耍,再去城里被耍?”还没走到家门口,他们已经听说邻村的一个农民卧轨,一个牧师的媳妇跳井,寻死的人真的不少呢。——反正人人都会死嘛,村口的老农说。

    走投无路之下,兄弟俩找来刊登自杀补偿政策消息的报纸研究了一番。经过一番奋勇争抢,最后哥哥还是拗不过弟弟,两人决定以弟弟Natha的自杀,来换取赔偿金,保存祖上传下的土地。

    此时,远在德里、一脸正气的女主播Nandita正在大选的背景下采访农业部部长:“每8个小时就有一个农民自杀,从1998年开始已经自杀了17万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政府对此态度冷漠?”部长回答:“解决的方案只有一个:工业化。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靠农业获得发展!”至于选举,他说:“印地语中有句话说得好:政治中或许有分歧,但永远没有敌意!”此言一出,为后文各政党之间隐含的共谋关系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该邦执政党Samman党的主席正为自己如何在选举前再拿到15则正面报道而发愁。在记者镜头前,他说到自己执政的最大成就是“农民的繁荣!农民的繁荣就是国家的繁荣!”在皮村这个首席部长的选区内,地方小报的记者Rakesh无意中听到Natha提起自己要自杀,当即采写报道《皮村有人说要自杀》。结果小报的执照被立即吊销,兄弟俩遭受当地领袖的一阵殴打,回家后却发现政府给他们送来了一台绿色的抽水机,是为“夏斯特里重新安置计划”——签字领取后,他们被告知“这下可不要再自杀了哦!你们已经享受到政府的计划了。虽然不给安装费,但你们本来可是要死的人,应该感谢夏斯特里(1964-66年的印度总理)救了你们!”

    本来事情就可以终止于这台无法抽水的抽水机——无奈这则小报道通过当地线人,传到了女主播Nandita的耳中。虽然她不跑农民这条线,但意识到在这个选战关键时刻,虽然每天有很多农民已经自杀,但也比不上一个宣称正要自杀的农民来得重要啊。她立即赶到乡下对Natha采访。面对惊恐的Natha,她安慰道:“什么都不会发生,这只是台摄像机。”而Natha长期卧病在床、天天抱怨的老妈则大叫:“天啊,政府又来人啦!”

    电视中,Nandita在自杀农民的小院里质问:“他是否会自杀,并指责我们?这个政府是否会介入,拯救他的生命?”一夜间,所有的电视台都派直播车赶到了皮村,尘土飞扬中,全村的人都被抓来采访。大家描述自己多么遗憾即将失去Natha这样的邻居:“唉,Natha和我从小一起抽烟,一起吃蛋;没有他,再抽烟和吃蛋的感觉都会不同!”Natha穿梭在这些对他的无比怀恋的哀悼中,继续生活。

    媒体的传播,让首席部长非常生气。他问手下:“就不能给这家伙一个什么计划参加么?”手下捧着一叠资料说,英迪拉住房计划是给无家可归者的,Jawahar就业计划是给失业者的,Annapurna计划是给饥饿者的,而Gramin Vikas计划是针对整个村子的,其他的计划是和平与发展,进口与出口,增长促进,减缓发展——没了!没有其他计划了!“那么就给他专门搞一个计划!”

    当地贱民领袖也趁机高调来访,给Natha带来一件贵重的礼物:电视机。——所有人都站在媒体这边。他授予Natha花环,并宣布:“战争就要打响,Natha要牺牲,Natha要死!”在将人们的视线转到种姓问题上来的时候,他也为自己拉了把选票。

    皮村突然变得异常热闹,人们在边上兜售棉花糖和气球,甚至开了游乐场和杂技表演,以至于当地方领袖来上门探望的时候都不免说:“我从没见识过对死亡如此隆重的庆祝!”但他同时带来一个消息:“你两天之内要自杀!否则,我就把你哥哥杀了。”

    警察过来包围了房子,将Natha一家保护和监视起来。一边是选战两头对Natha的威胁和利用,一边是全村人基于他的将死或不死的狂欢。这个时候,突然谁都不知道Natha是谁,是那个提着罐子准备去取水或者去大便的矮个子么?他为什么要死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关心他的死?不仅天真的Natha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在摄像机,在瞭望台,在印度式的五颜六色中被淹没了。注意力就是这样一样容易被迷惑的东西,它一时在这里,一时在那里,热切地游走,却无法专注。

    只有一个人,坚持在同一个地方挖掘。这个叫Hori的、胳膊只有杯口这么粗的老人,好像是几根棍子搭起来的枯柴般的农民,每日拿锄头挖地,不言不语。在Natha出逃的那一天,他死在了自己的茅屋里。这是一个农民的现在,也是Natha的一种可能的未来。他的土地也被拍卖,他以售卖闲耕地里的泥土为生。他的身体已经很糟,但每天能赚20卢比(不到3块钱人民币)的挖地,是他唯一的谋生办法。他拿着锄头,却不在耕种;他在挖土,而不是翻土。他似乎在给整个村子,或者说所有的乡村掘墓,这个农民的标志性动作,在过去是为了播种和收获,在今天是为了埋葬和死亡。而土地,原本是为了种植和繁衍,现在却成为了不孕不育的商品;而这被降解为泥土的、可被兜售的属性,又诡异地拖住了一个与土地脱节了的农民的性命。最后,枯柴般的Hori毫无意外地死于饥饿和贫困,死于他贫贱的茅屋,留下的是茅屋边巨大的空洞和站在茅屋门口慨叹的若干邻人。

    这另一个卑微的农民的死亡,唤起了小记者Rakesh的觉醒。但小记者Rakesh也不能挽救任何人——已经死去的Hori,或者已经在死亡日程上的Natha。在围追堵截Natha的最后的混乱中,竟然是Rakesh,这个媒体的觉醒了的线人,被意外地活活烧死。而所有人都达成共识:死去的肯定而且只能是Natha。Natha终于死了。故事终于有了结局,而这个结局能在所有的通向外部的渠道中得到妥当的打理和收拾。

    记者兴奋地说:“他不死于谋杀,不死于自杀,而死于意外!甚至连命运都不让这个可怜的灵魂实现他最后的愿望——自杀!”自始至终,Natha的死的愿意局限在媒体的、公众的和政治的意识内,他没有过自己的死,就像没有过自己的生。或者说,最初他还有过(决定过)自己的死,但现在,就连他的生都不存在了。记者需要线人,政客需要选票,人民需要电视,没有人需要死亡的真实。Rakesh是Natha的死的替代品,或者说,在底层的世界里,谁死都一样。Natha逃遁到了城市,和其他“先在农村被耍,然后跑去城里被耍”的人一起,用那把似曾相识的锄头,翻挖着城市的建筑工地的尘土──不孕不育的尘土。而他的并非自杀的“死”没有给家人带来任何好处。正如他老婆对他哥哥说的:“三个月了过去了。他丢了性命。而你却连一张贫困证明卡都拿不到。”

    在这个没有英雄也没有救赎的故事里,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袒露出本来面目。记者们在尘土飞扬的穷乡僻壤里死守坚持,农业部长也真的相信工业才是最终出路;中央政府凭空想象地端出“A计划B计划”给地方政府出难题,而地方政府则利用农民对他们的信任和欺软怕硬的弱点,哄骗基层的选票。当然,美国种子公司是商业上永远的赢家,而在最后时刻走上街头的社会运动分子,则在幻觉中为一个遥远的,但自认为很真实的命题呐喊。死亡中的血肉被掏空,只剩下死亡的皮囊,亦如农村的生产力和生命力被抽干,只剩下名为“农村”的驱壳。在这出全体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色彩斑斓的悲喜剧里,无力者继续无力,有力者继续前行——只是不知道要去哪里。

  • 头像
    neast
    昨天跟一个同事聊天和他一起探讨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他给我举了个例子,日本发生大地震,大批中国记者跑去做采访,问的问题不外乎你家到底死了多少人,以及你现在目前的感受是什么等等这些之类的问题。我同事一直认为中国记者太没有职业道德,人家都已经处在了极大的悲痛之中,还要在进一步的刺痛他们。从上新闻课之初,老师就跟我们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也只能表示很深的同情。但是从工作的角度来看这又是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如果等人家过了好久之后再去采访,等他们心情平静了才去采访,这一方面会丢失宝贵的时间(对于新闻来说时间意味着生命),另一方面被采访人地表现出来的悲伤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呢。这个问题永远是记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只能说你选错了职业。

    今天一大早看了印度电影《自杀现场直播》,看完之后心里说不上什么可能对我上面提到的问题给了一个更好的解释。一个因为生活所迫偶然间听说到只要自杀就能获得大笔钱的农民,没想到还没有自杀就成为了全社会的焦点,由此引来全社会的关注,甚至大选也有可能因为自己而改变大选。同时各种媒体充斥着大量的报道,可笑的是连主人公失踪前拉的屎都要有请专家来检验,从中得出某些关于此人的猜测和去向。这真是一个极大地笑话,常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我们经常采取的手段,只不过“屎”换成了另外一种线索。影片最后主人公被误以为意外死亡,这时候媒体纷纷撤离,留下的仍然是这个破碎的家庭以及腐败的社会。

    接下来是一小段对白:A是电视台的知名女主播。B是一名有点良心的小记者(他的性格注定也只能当小记者)。

    B为什么n(主人公的名字这里简称n)对我们这么重要

    A一个农民想要自杀因为他欠了债,你认为这不重要

    B是重要,但是这个村子里还有其他农民,难道他们不是同样重要吗

    A你这不止是要放弃报道而且还要转移话题,这样不行。你要继续跟踪报道直到得出结论。

    B这个村子里有另外一个农民,他的土地被拍卖了,所以他就挖荒地的土去卖,他的劳动大概能赚20卢比。

    A你的重点是什么

    B他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坑里。人们说他是饿死的,这就不重要吗

    A好吧如果这能让你高兴,我会派个记者给他做个专题节目(很不屑的口气)

    B但是他死了

    A让我解释给你,调查表明我们的观众只对n(男主角)感兴趣,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是第一个要自杀的人,你知道这多重要吗?

    B找到n就会解决问题吗

    A不,不会,不会有任何解决方案。有人选择成为了医生,有人成为工程师,我们是记者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你不能处理那你的职业是错的。

    很简单的几句对白,我认为值得我们学新闻的人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你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那只能放弃这个职业,我选择了放弃。我也希望想从事新闻的时候应该好好看看这个电影---《自杀现场直播》。
  • 头像
    黑色的眼睛
    我认为全剧的点睛是结尾的歌词:我们只是尘土。仔细想想,在我们先进性体制下,我们何尝不是尘土。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能让你形象地看到尘土是如何微不足道的飘扬。从民主方面讲,印度人自己是可以自豪的,至少通过本片是。他们敢于对自己政治体系的弊病进行调侃和讽刺,这已经说明了。
  • 头像
    优游卒岁
    这是我最近看的第三部印度电影,有趣的是,这三部均与阿米尔·汗有关,《三个白痴》与《地球上的星星》都是阿米尔·汗所演,后者还是他所导,而这部《自杀现场直播》,则是他制片。前两部影片的背景是城市,那是一个与我们印象中所不一样的印度,干净、现代而富于都市感,同时紧跟着世界的潮流的印度;这部影片的印度就与我们所期望的印度一致了,它的背景是农村,落后而贫穷。现代的印度让我们震惊,觉得不可置信;而贫穷的印度则让我们大舒了一口气,觉得印度也不过如此。其实这三部电影所反映的,都是真实的印度,是一个具有多种视角的印度,毕竟这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现代与贫穷共存,并不奇怪。

    然而,电影的重点并不在这里。也许作为电影的制作者,他只是想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印度的现实,农村的贫穷,农民生活的悲惨,政治家的作秀与媒体的无聊,这是导演想提示的。不过,作为一个与它相邻而又有着微妙心结国家的国民,在观看此部影片时的所关注到的,除了印度农民的贫穷之外,更多的却是影片中所展现的印度国内政治,这是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政治,以前我们只是通过新闻而知晓,现在却通过一部电影,将整个的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自杀现场直播》讲述了一个荒谬而又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农民由于破产而欲自杀而博得赔偿的故事。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稀奇,它可能发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每年都有许多的农民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而自杀。它的荒谬之处在于,如此之多的自杀事件未有人关注,而一件事先声张却未发生的自杀,却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并酿成了一系列政治事件。这并非因为自杀的农民很重要,而在于他想自杀的时机很微妙,当时正是印度大选之时,媒体的关注,让这个事件持续地发酵,引发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

    提起印度的政治,国人总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自豪感,认为印度的政局混乱而无序,并将印度与中国做比较,把印度看成了民主制度的失败,并沾沾自喜于中国并未采取如印度的制度,所以取得了成功。具体到这部电影,也有人在影评中称,印度的的民主是个笑话。

    印度的民主真是个笑话吗?恐怕除了国人,世界上还真没有多少人敢于这样看。这是全球人口都多的民主政体,民主制度从独立之时起,至今也实行了六七十年。印度由于经济、文化及宗教等因素,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尽管走得很艰难,却也很坚实。虽然有不少的波折,但却出现过大的政治紊乱。随着民主制度的渐趋成熟,印度国内政治上也越来越稳定,经济发展得也越来越快。相形于中国这几十年,印度少走了许多的弯路,社会的动荡也少得多。

    《自杀现场直播》中对于印度的政治,虽然抱持着一种嘲讽的态度,但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印度民主的形态,亦够让我们惊讶的了。一个扬言自杀的农民,能够在印度掀起如此大的声浪,能够改变整个的政治生态与大选的走向,能够引起整个印度媒体及民众的持续关注,只能说能够容忍这种情况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一个极权与专制的国家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可以指责那些政客们的作秀,不过这种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底层民生的作秀,总好过对于普通生命的麻木不仁与鄙视。我们也可以对于媒体的兴风作浪与大肆炒作大不以为然,不过这种对资讯的开放,对言论的宽容,总好过让媒体整齐划一让整个社会喑然无声的做法。

    当然印度的民主并非完善,特别是与欧美成熟的民主制度比较,在很多时候还处于幼稚时期,还有许多的改进空间,就如这部电影所表现的那样。不过最少在这样的政体中,已经有一种多元化的色彩,形形色色的主张都有自己表达的渠道,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均可在整个社会得到回应,不论所代表民意多小的政治团体,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在这样的社会里,表面上看乱哄哄的一团,实则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行其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台湾立法会上互殴的场面,我们总是嘲笑着说,这就是台湾的政治乱象,看看这就是民主带来的结果。其实能够在媒体上看到这种为政见而互斗场面的民众,相形于那些只能看到众口一词和谐场面的民众来说,真是太幸福了。

    借用肯尼迪的一句话来说:“自由有诸多困难,民主也并非完美”,对于印度的民主来说尤其如此。不过至少在印度这样的社会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且总有人在聆听着你的意见,社会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人们不用采取激烈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媒体总是适时地出现,没有谁敢去让别人封口,各种的利益团体能够在混乱的互动之中,达到一种平衡。看看我们这样脚底下有熔岩在奔涌的社会,不知要平和多少?

    认真地对比一下中印两国,看看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勇气去嘲笑印度,去嘲笑印度的民主?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