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祝新运刘江刘继忠高保成
类型:剧情儿童战争导演:李俊李昂 状态:已完结 年份:1974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1461985热度:1010 ℃ 时间:2024-08-14 12:21:4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是我童年记忆里一部最美的电影 ,几十年过去了,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重温这部影片,我仿佛也置身于其中,党和红军穷苦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里的潘冬子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结束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药给其他的战士,冬子的爸爸不用麻药动手术,手术中痛的他浑身冒汗,但冬子的爸爸紧咬牙关不发出一声呻吟。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转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壮烈牺牲。
小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的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給山里的红军送盐,他巧改一字,使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万斤大米,他智斗汉奸胡汉三,又烧死了大恶霸。看着精彩的片段,我从心底里佩服他。
《闪闪的红星》,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 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长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49年过去了,这部影片魅力不减,与另一部电影《红孩子1958年》成为了红色儿童经典的双子星。电影里面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红孩子》里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 同样脍炙人口。
电影虽然经典,但至今印象深刻的还是其中的插曲之一《映山红》。每次聆听,每次吟唱,一种希望、一种力量便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才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咏流传。
映山红,又名杜鹃花、山石榴。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整座山仿佛是一片红色花海,因而得名。映山红主要指红色杜鹃花。
《闪闪的红星》在表现潘冬子母子对父亲和红军的期盼时,即红军被迫长征,离开红色根据地走了,“我胡汉山又回来了!”这句台词从演员刘江的嘴里说出来时的狰狞面目,至今令我心有余悸。还乡团的反攻倒算,烧杀抢掠。使东子妈带着潘冬子无奈躲进山里。夜半时分,小东子拿出爸爸(潘行义)临行时送给他的红五星,抬头问妈妈:“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等到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爸爸和红军就回来了。”接着她深情地歌演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这首歌既是对儿子的回答,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不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苏区人民渴盼红军归来的强烈心声,对红军英雄的无限热爱与不舍之情,更是唱出了苏区人民与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革命意志。
歌曲《映山红》第二次出现影片是在潘冬子妈妈掩护群众转移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时候,所以映山红也被称为革命之花,战斗之花、胜利之花。它既是永不放弃,坚定信念的象征。又是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的艺术描述。
说起来这首歌其实是一首计划外的作品,因为它有一个传奇的创作背景:
1973年10月29日到11月14日,作曲人傅庚辰谱写完了《闪闪的红星》剧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他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电影歌曲。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最终他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同时他把歌词里的“亲人回”改成了“红军来”!他说:这就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声音。
歌手邓玉华曾经在电影《地道战》中演唱插曲,而《地道战》的所有曲目的作曲人都是傅庚辰,傅庚辰对邓玉华的演唱印象深刻,因此傅庚辰点名由邓玉华来演唱《映山红》。(百度百科)。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为两个乐句,每个乐句4+4的结构。第一部分以隐喻的方式切入,“夜半三更”、“寒冬腊月”和“天明”、“春风”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隐喻的衍生,进一步诠释第一段中“盼天明”和“盼春风”。歌曲旋律优美,气息流畅,温柔而舒缓,结合电影情节,仿佛一首充满期盼的摇篮曲。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才20岁的邓玉华就凭借一首《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红遍大江南北。1964年她还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首《情深谊长》,令人印象深刻。但她演唱的作品中被翻唱最多的还是《映山红》。
邓玉华已经记不清唱过多少遍这首歌了。每次登台倾情献唱经典旋律时,她都激动不已: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时候,你爸爸就回来了!是唱给小冬子听的。就是说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时候,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红军就胜利了,就回来了!我被这个歌词所感染,每次演唱这首歌的时候,都会留下我的热泪。为了我们的胜利,为了我们英勇牺牲的那些先烈们,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我,鼓励着我!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的几十年来,《映山红》这首歌经久不衰,尤其是宋祖英重新用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来演绎的《映山红》,让我们领略了独具匠心的“ 血撒红旗哟旗更红 ”,与《英雄赞歌》(创作1964年,早于《映山红》)中“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战旗)”,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当年在唱这首歌时,邓玉华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弄清楚映山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她还专门去了植物园、美术馆。邓玉华回忆,当时她的爱人特别喜欢看画展,告诉她在美术馆有一幅画,专门画的杜鹃花,也就是映山红。她马上骑着车去看,越看越喜欢,就体会到,当映山红开满山的时候,人就会有一种喜悦、兴奋、胜利的情绪,在演唱时,她自然找到了感觉。
据说,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兴国革命纪念馆循环播放的红色歌曲中就包括《映山红》!如同贵州遵义城、 四渡赤水纪念馆一样,这都是我此生必将涉足的革命圣地。
潘冬子的饰演者祝新运长得浓眉大眼,机灵可爱,而他也不负众望,把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潘冬子演得活灵活现,可以说是影片的灵魂,也因此一举成名。但此后出演的影视作品均反响平平, 经历了人生低谷后,由潘冬子变成了任弼时,还是幕后导演,目前担任八一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也算是为中国影视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看过他的另一部大银幕作品还是《盲侠2018》,幸亏不是他的导演作品。
文革后期的电影,三首歌曲皆传唱一时。
1、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最为出名,电影里潘东子坐在竹排上,李双江的歌声响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美画面也美,两者融为一体,令人心驰神往。歌词从抒情到激情,最后一句“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铿锵有力,比起单纯的口号歌曲更为感动人心。
2、 映山红,依然是有一首抒情为主的歌曲。这首歌前后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冬子和妈妈在小屋里谈心,这时是女声独唱,歌声动情,充满了对胜利的希望。后一次是妈妈被胡汉三烧死,冲天大火照亮了整个山头,此时映山红的歌声再度响起,女声齐唱,映山红的歌声加上映山红的大火,是一种悲壮。
3、红星歌,这首是主题歌,电影里也出现过几次,是一首歌声合唱。这首歌和同时期的歌曲类似,大合唱、进行曲、雄壮威武这种模式,很多人小学应该学唱过。
看到评论里对潘东子冷嘲热讽。哎...........以前人十几岁就当家了,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不都是全民战争,一次大战法国人打没了,十几岁的小伙子照样上战场,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n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n——鲁迅《友邦惊诧论》 n同样地,国民党在苏区实行“茅草要过烧,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 的时候,某些人视若无睹;地主恶霸在粮荒时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致使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时候,他们也心安理得;等到一朝被压迫的人忍无可忍起来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不寒而栗了!n短评最高赞那位以及给他点赞的人都是我见过的最厚颜无耻的双标。
n我不否认这部电影有缺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时代因素,包括个人崇拜和一些过分的集体主义宣传,的确在我们今天看来会感到有些不舒服和不适应。n但是我对这部电影更多的遗憾在于,可能是由于面向儿童以及宣传红色力量的原因,电影大大淡化了真正历史上斗争的艰苦性。纵观全片,牺牲的只有冬子的母亲一个党员——为了掩护群众转移而牺牲,而其他群众没有受到更多的直接伤害,只是处于压迫之下;胡汉三尚在时,普通群众的生活似乎也只是穷苦了些,受气多了些——还没有到完全生活不下去的地步;而游击队的发展尽管遭到地主民团的打压遇到不少困难,但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援助下也较快克服了,并且还迅速里应外合取得了一系列战斗成果。电影的最后更是让潘冬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伊始就得以和父亲团聚,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n但是真正的历史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国民党军在根据地实行的“蒋式三光”毫不逊色于日军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当时的历史资料还是同期的文学作品对此都有直观反映。在这样丧心病狂的进攻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人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残酷远远超出了电影表现的程度,甚至可以说不是我们和平年代的人所能想象的。当时参加革命跟随中央红军转移的当地农民,绝大多数在之后十余年的战斗中牺牲,部分逃散或失踪。即使有部分幸运者得以百战归来,回到家乡,也更多是在1949年渡江以后。有些人回家或许还能看到残存的一两个亲朋,很多人根本是连家的一砖一瓦都找不到了,亲人更是不知所终。在当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绝大多数被消灭或打散,能够坚持到1949年迎接解放大军的老游击队员少之又少。如果不是这样,你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几行“永垂不朽”仅仅是说说而已吗!n某些精赵在屏幕前可以尽情幻想,幻想他们如果穿越回民国必然是胡汉三们,甚至是蒋宋孔陈们;但是现实迟早会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凛冽的风暴一旦来临,99%的人都不会比潘冬子好到哪里去。到了那个时候,曾经的精赵们是选择“作安安饿殍”,还是“效奋臂螳螂”,当然听凭自便。
志愿军:存亡之战
行动目标希特勒
平原枪声
布查
正气歌
温德米尔儿童
电影讲述的是哈萨克斯坦可汗阿不赉成长的历程。...
播放指数:31℃
《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是我童年记忆里一部最美的电影 ,几十年过去了,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重温这部影片,我仿佛也置身于其中,党和红军穷苦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我最喜欢的是电影里的潘冬子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结束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药给其他的战士,冬子的爸爸不用麻药动手术,手术中痛的他浑身冒汗,但冬子的爸爸紧咬牙关不发出一声呻吟。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转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壮烈牺牲。
小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的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給山里的红军送盐,他巧改一字,使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万斤大米,他智斗汉奸胡汉三,又烧死了大恶霸。看着精彩的片段,我从心底里佩服他。
《闪闪的红星》,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 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长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49年过去了,这部影片魅力不减,与另一部电影《红孩子1958年》成为了红色儿童经典的双子星。电影里面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红孩子》里的主题歌《共产儿童团歌》 同样脍炙人口。
电影虽然经典,但至今印象深刻的还是其中的插曲之一《映山红》。每次聆听,每次吟唱,一种希望、一种力量便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才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咏流传。
映山红,又名杜鹃花、山石榴。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整座山仿佛是一片红色花海,因而得名。映山红主要指红色杜鹃花。
《闪闪的红星》在表现潘冬子母子对父亲和红军的期盼时,即红军被迫长征,离开红色根据地走了,“我胡汉山又回来了!”这句台词从演员刘江的嘴里说出来时的狰狞面目,至今令我心有余悸。还乡团的反攻倒算,烧杀抢掠。使东子妈带着潘冬子无奈躲进山里。夜半时分,小东子拿出爸爸(潘行义)临行时送给他的红五星,抬头问妈妈:“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等到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爸爸和红军就回来了。”接着她深情地歌演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这首歌既是对儿子的回答,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不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苏区人民渴盼红军归来的强烈心声,对红军英雄的无限热爱与不舍之情,更是唱出了苏区人民与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革命意志。
歌曲《映山红》第二次出现影片是在潘冬子妈妈掩护群众转移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时候,所以映山红也被称为革命之花,战斗之花、胜利之花。它既是永不放弃,坚定信念的象征。又是对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的艺术描述。
说起来这首歌其实是一首计划外的作品,因为它有一个传奇的创作背景:
1973年10月29日到11月14日,作曲人傅庚辰谱写完了《闪闪的红星》剧本中所有的歌曲,完成了全部乐队伴奏总谱,他回到北京后,准备开始录制电影歌曲。就在这时,傅庚辰却在音乐组一次开会的办公室里发现了《闪闪的红星》文学剧本的第三稿。其中有一首歌词写道:“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这几句话让傅庚辰怦然心动,最终他下决心舍掉已经写好的《手捧红星盼红军》和《热血迎来红旗飘》,改写《映山红》。同时他把歌词里的“亲人回”改成了“红军来”!他说:这就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声音。
歌手邓玉华曾经在电影《地道战》中演唱插曲,而《地道战》的所有曲目的作曲人都是傅庚辰,傅庚辰对邓玉华的演唱印象深刻,因此傅庚辰点名由邓玉华来演唱《映山红》。(百度百科)。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为两个乐句,每个乐句4+4的结构。第一部分以隐喻的方式切入,“夜半三更”、“寒冬腊月”和“天明”、“春风”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隐喻的衍生,进一步诠释第一段中“盼天明”和“盼春风”。歌曲旋律优美,气息流畅,温柔而舒缓,结合电影情节,仿佛一首充满期盼的摇篮曲。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才20岁的邓玉华就凭借一首《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红遍大江南北。1964年她还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首《情深谊长》,令人印象深刻。但她演唱的作品中被翻唱最多的还是《映山红》。
邓玉华已经记不清唱过多少遍这首歌了。每次登台倾情献唱经典旋律时,她都激动不已: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时候,你爸爸就回来了!是唱给小冬子听的。就是说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时候,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红军就胜利了,就回来了!我被这个歌词所感染,每次演唱这首歌的时候,都会留下我的热泪。为了我们的胜利,为了我们英勇牺牲的那些先烈们,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我,鼓励着我!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的几十年来,《映山红》这首歌经久不衰,尤其是宋祖英重新用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来演绎的《映山红》,让我们领略了独具匠心的“ 血撒红旗哟旗更红 ”,与《英雄赞歌》(创作1964年,早于《映山红》)中“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战旗)”,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当年在唱这首歌时,邓玉华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弄清楚映山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她还专门去了植物园、美术馆。邓玉华回忆,当时她的爱人特别喜欢看画展,告诉她在美术馆有一幅画,专门画的杜鹃花,也就是映山红。她马上骑着车去看,越看越喜欢,就体会到,当映山红开满山的时候,人就会有一种喜悦、兴奋、胜利的情绪,在演唱时,她自然找到了感觉。
据说,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兴国革命纪念馆循环播放的红色歌曲中就包括《映山红》!如同贵州遵义城、 四渡赤水纪念馆一样,这都是我此生必将涉足的革命圣地。
潘冬子的饰演者祝新运长得浓眉大眼,机灵可爱,而他也不负众望,把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潘冬子演得活灵活现,可以说是影片的灵魂,也因此一举成名。但此后出演的影视作品均反响平平, 经历了人生低谷后,由潘冬子变成了任弼时,还是幕后导演,目前担任八一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也算是为中国影视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看过他的另一部大银幕作品还是《盲侠2018》,幸亏不是他的导演作品。
文革后期的电影,三首歌曲皆传唱一时。
1、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最为出名,电影里潘东子坐在竹排上,李双江的歌声响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美画面也美,两者融为一体,令人心驰神往。歌词从抒情到激情,最后一句“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铿锵有力,比起单纯的口号歌曲更为感动人心。
2、 映山红,依然是有一首抒情为主的歌曲。这首歌前后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冬子和妈妈在小屋里谈心,这时是女声独唱,歌声动情,充满了对胜利的希望。后一次是妈妈被胡汉三烧死,冲天大火照亮了整个山头,此时映山红的歌声再度响起,女声齐唱,映山红的歌声加上映山红的大火,是一种悲壮。
3、红星歌,这首是主题歌,电影里也出现过几次,是一首歌声合唱。这首歌和同时期的歌曲类似,大合唱、进行曲、雄壮威武这种模式,很多人小学应该学唱过。
看到评论里对潘东子冷嘲热讽。哎...........以前人十几岁就当家了,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不都是全民战争,一次大战法国人打没了,十几岁的小伙子照样上战场,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n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n——鲁迅《友邦惊诧论》 n同样地,国民党在苏区实行“茅草要过烧,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 的时候,某些人视若无睹;地主恶霸在粮荒时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致使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时候,他们也心安理得;等到一朝被压迫的人忍无可忍起来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不寒而栗了!n短评最高赞那位以及给他点赞的人都是我见过的最厚颜无耻的双标。
n我不否认这部电影有缺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作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时代因素,包括个人崇拜和一些过分的集体主义宣传,的确在我们今天看来会感到有些不舒服和不适应。n但是我对这部电影更多的遗憾在于,可能是由于面向儿童以及宣传红色力量的原因,电影大大淡化了真正历史上斗争的艰苦性。纵观全片,牺牲的只有冬子的母亲一个党员——为了掩护群众转移而牺牲,而其他群众没有受到更多的直接伤害,只是处于压迫之下;胡汉三尚在时,普通群众的生活似乎也只是穷苦了些,受气多了些——还没有到完全生活不下去的地步;而游击队的发展尽管遭到地主民团的打压遇到不少困难,但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援助下也较快克服了,并且还迅速里应外合取得了一系列战斗成果。电影的最后更是让潘冬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伊始就得以和父亲团聚,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n但是真正的历史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国民党军在根据地实行的“蒋式三光”毫不逊色于日军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当时的历史资料还是同期的文学作品对此都有直观反映。在这样丧心病狂的进攻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人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残酷远远超出了电影表现的程度,甚至可以说不是我们和平年代的人所能想象的。当时参加革命跟随中央红军转移的当地农民,绝大多数在之后十余年的战斗中牺牲,部分逃散或失踪。即使有部分幸运者得以百战归来,回到家乡,也更多是在1949年渡江以后。有些人回家或许还能看到残存的一两个亲朋,很多人根本是连家的一砖一瓦都找不到了,亲人更是不知所终。在当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绝大多数被消灭或打散,能够坚持到1949年迎接解放大军的老游击队员少之又少。如果不是这样,你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几行“永垂不朽”仅仅是说说而已吗!n某些精赵在屏幕前可以尽情幻想,幻想他们如果穿越回民国必然是胡汉三们,甚至是蒋宋孔陈们;但是现实迟早会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凛冽的风暴一旦来临,99%的人都不会比潘冬子好到哪里去。到了那个时候,曾经的精赵们是选择“作安安饿殍”,还是“效奋臂螳螂”,当然听凭自便。